与《礼记》大体同时编成的一部有关中国古代礼制的文章汇编但增加
与《礼记》大体同时编成的一部有关中国古代礼制的文章汇编,但增加了若干篇记载古史世系和天象物候的历史文献。
原本相传是西汉戴德从当时所有的战国以来说礼之文篇中选取篇而成,故名《大戴礼记》。当时由戴圣选编的《小戴礼记》,到东汉末郑玄作注而成为独占“礼记”之名的“三礼”之一,《大戴礼记》遂被认为“非圣人之言”而不传习。北周卢辩始为其作注,到唐代已亡失篇。又书中《夏小正》一篇单行,实仅存篇。宋淳熙刊本复收《夏小正》,又从《盛德》析出《明堂》一篇,共篇,分为卷(其中卢辩注只存卷)。书中与《礼记》大略相同者五篇(《哀公问》、《投壶》篇名亦同;《礼察》、《曾子大孝》、《本命》则分别与《礼记》之《经解》、《祭义》、《丧服四制》中的各一段相同);收《仪礼》所无的古典礼仪节五篇(《诸侯迁庙》、《衅庙》、《朝事》、《投壶》、《公符》);录自《荀子》者三篇(《哀公问》、《劝学》、《礼三本》;又《劝问》末“问水”见《荀子,宥坐》);而同于汉单行本《孔子三朝记》者五篇(《哀公问五义》、《哀公问孔子》、《小辨》、《用兵》、《少间》),同于《曾子》者十篇;录自《贾子新书》四篇合为一篇(《保傅》);其《公符》篇末又载《汉孝昭帝冠辞》,可知其书既有先秦之文,亦有不少为汉代所作。书中颇有很具价值的文献,如《夏小正》一般以为是战国时关于天象物候的科学资料;《五帝德》、《帝系》是东周所传古史系统,司马迁据以撰《五帝本纪》、《三代世表》。由于历代无人重视,该书错乱遂多。清戴震、卢文弨、汪中等始校订正误,以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为世所称。
《论语》
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著作。书中对哀公、季康子等死于孔子之后的人称谥,并记有比孔子年少岁的孔门学生曾参临死的留言。可见编纂者为孔门再传弟子,成书时代当在战国初期。
《论语》在汉代有三种本子:《鲁论语》为鲁人所传,共篇,今《论语》的篇章即依此而定;《齐论语》为齐人所传,比《鲁论语》多《问王(玉)》、《知道》两篇,共篇;《古论语》相传出于曲阜孔子住宅壁中,它把《尧曰》的“子张问于孔子”以下另分篇,称为《子张》,与《论语》原《子张》篇同名,故有《子张》两篇,实为篇。这三种本子除了篇数不同外,在章次、文字和解说上都有出入。西汉成帝之师张禹先学《鲁论》,后学《齐论》,对齐、鲁两派择善而从。张禹封安昌侯,所以他的本子称为《张侯论》,盛行于汉代。汉末郑玄也根据《鲁论》篇章,参考《齐论》、《古论》,为之作注。三国时何晏汇集汉魏各家注解,作《论语集解》,现在流传的就是何晏的注本。
《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及一些细节。全书大体上都是孔子弟子及后学所记,是研究孔子学术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历代注解和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著作除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外,梁朝皇侃曾集魏晋以来儒者之说为何晏的集解作疏,成《论语集解义疏》十卷。北宋邢昺也为何晏《论语集解》作疏(《十三经注疏》中的《论语注疏》)。南宋朱熹所著《论语集注》,是宋儒注释《论语》的代表作。赵顺孙又为朱熹的集注作疏,成《论语纂疏》。清代刘宝楠撰《论语正义》二十四卷,是一部兼宗汉、宋、清儒之说为何晏集解作的新疏。近人程树德汇集古今训释解说《论语》的书籍两百余种,编撰《论语集释》四十卷,搜讨颇勤,可供参考。
《孟子》
战国中期的儒学大师孟子的著作。孟子,名轲。邹人(今山东邹县)。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生卒年不详。
- 鼠巢汉成帝建始四年九月 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藳、柏叶上民冢柏[图]
- 闲中好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这首词也是赞扬生活[图]
- “微号相知”三句意谓大家互相记住联络暗号主将命令一下就同时熄[图]
- 二〇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图]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因张易之事而被贬岭南于神龙二年( [图]
- 社会是永恒发展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思想在不断演进任何[图]
- 蓝田即王述封蓝田侯故称,堪能够胜任,不(fǒu缶)同“否”克[图]
- 但现代人讲求速度就连交朋友也不例外这点从网络交友大行其道可见[图]
- 薰香草,莸(yóu犹)臭草不才不成材;不是人才乱伦指辈分不合[图]
- 智宗智氏整个宗族別族与原来的宗族分开另立一个宗族太史官名掌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