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氏《易注》:“谦以自卑则不尊矣,谦以自晦则不光矣。今谦自卑而人尊,自晦而愈光。尊而光,此谦之才德所以极其善也。”
王引之:“辨,读曰遍。”一阳下生,其势小也;遍及万物,其德崇也。
世事皆正邪、美丑、善恶相杂。正不被邪所诱,美不被丑所染,善不被恶所侵,持德而不厌倦,唯恒而已矣。
先难:减损自身之不善,人于开始之时多不能忍痛。后易:一旦养成习惯,乃至于“闻过则喜”,“见善思齐”,则减损自身之不善为易事耳。
设:造作。《本义》:“益但充长而不造作。”
穷:尽头。人陷于困境,坚持德操不移,至于尽头,则转化为畅通。
《系辞》上传云:“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千里之外得以应之,是君子居其所而善言远近也。
称:相当、符合。来氏《易注》:“巽则能顺其理,因时以称其宜;然其性入而伏,则又形迹之不露。称而隐,此巽之才德所以极其善也。”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行:用也。礼之用,和为贵,故“履以和行”。
制:制约。提倡卑谦,可以制约礼过严而亢。
知:觉知。上章以“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释复初九爻辞,说明行善道出于自觉。这种自觉性,是“德之本”,是德由小而至于崇的内在保证。
《正义》:“恒以一德者,恒能始终不移,是纯一其德也。”
损其不善而归于善,如此可以远离祸害。
益善则崇德而广业,故可以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