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收买人心
乾隆皇帝当政时,以宽仁为本,对南部新疆问题,他一直抱有和平解决的愿望,但最后他不得不使用军事力量。
在平定准噶尔后,回部何去何从?
起初,清朝希望和平解决,采取措施,减轻贡赋,给予较大自治权力和优惠政策。但后来的发展事与愿违,由于和卓兄弟发动叛乱,阴谋分裂,清廷不得不诉诸武力。
乾隆二十三年,朝廷以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率满汉官兵一万余人,向库车进发。征讨之前,乾隆下谕宣示大小和卓的罪状,其文至情至理,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谕旨中这样对回族百姓说为“布拉尼敦、霍集占兄弟在噶尔丹策动时被拘禁,我们第一次平定伊犁时,放出二人,并命令他们做了你们的首领。朝廷正要对和卓二兄弟加恩赐爵、授予良田时,没料到二人乘厄鲁特变乱之机,率领伊犁人逃往叶尔羌、喀什噶尔,拥兵自重。朕原以为他二人或许是惧怕厄鲁特的骚扰,暂时避开,休养生息,因此没有发兵责难。后来见他二人仍然没有回归之意,就派遣使节前去招抚,没想到二人竟戕杀使臣,僭称巴图尔汗,情节尤其可恶。”
乾隆帝在谕旨中还说为“朕以为,倘若朝廷听之任之,不擒拿主犯,那么回族百姓终不得安生。因此,特发大兵,声罪致讨。这次兴师,只为霍集占一人。因朕听说霍集占起义倡乱,布拉尼敦是被迫从行的,所以朕已命分别处理。像大小和卓兄弟至亲,朕尚且视其情节轻重,加以处理,更何况你们全无涉及,岂有被株连之理?朕是不会将尔等无罪之人与叛逆之徒一并诛戮的。”
谕旨最后说为“你等若将霍集占缚获献上,自会安居乐业,永享殊恩。若执迷不悟,听从逆贼指使,大兵所至,即不再分善恶,全被剿除,悔之晚矣!希望你们熟思厉害,不要贻误终生。”
从这道谕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乾隆顺应民意的基本策略。在谕旨中,乾隆帝依据情理,对准极少数,保护大多数。一方面指责和卓兄弟忘恩负义,尤其是霍集占,申明这次征伐的正当理由;一方面解除各方面的忧虑,说明平回的矛头只对准霍集占一人,绝不株连扰害回部。一般人民,连大和卓布拉尼敦也会宽大处理。
这道谕旨的发布,有利于瓦解叛军的意志,分化其内部的凝聚力,为最后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乾隆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过程中,以审时度势的眼光分析其利弊关系。为了趋利避害,不但以宽容之心对待叛逆者,还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了最佳的效果,真可谓事半功倍。其成功之处与乾隆帝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英明的决断力是分不开的。
乾隆下达的谕旨既解除了百姓的顾虑和担忧,又大大鼓舞了受压迫百姓反抗的决心,达到了分化敌军营垒,争取回部群众,减轻进军阻力的目的。可以说,这道谕旨的作用绝不亚于单纯的军事进军,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晋文公虚心听劝成霸主